">
  據新華社電 中共中央、國務院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6歲的著名物理化學家張存浩院士與96歲的著名物理學家程開甲院士共同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張存浩院士是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理事長。程開甲院士是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的創建者和領路人,“兩彈一星”元勛,現任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
  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出席大會併為獲獎代表頒獎。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張高麗主持大會。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首先向獲得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張存浩院士、程開甲院士頒發獎勵證書,並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隨後,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
  201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10位科技專家和313項成果。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54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5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71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69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88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24項、二等獎161項;授予8名外籍科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每人獎金500萬元人民幣。
  張存浩院士 86歲
  山溝里鑽研火箭推進劑
  張存浩是我國著名物理化學家,高能化學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張存浩出生於1928年2月,山東無棣人,1950年獲美國密歇根大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理事長。
  張存浩長期從事催化、火箭推進劑、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成果。
  上世紀60年代,國際形勢激化,張存浩轉向火箭推進劑的研究。沒見過火箭,沒見過發動機,張存浩作為負責人,帶著一群人駐進了金家溝這個名符其實的山溝里。
  “當時這方面資料少,我們幾乎是從頭做起,非常艱難。”他說。經過多年努力,張存浩與同事首次提出了固體推進劑燃速的多層火焰理論。
  上世紀70年代,張存浩再次轉行,開創了我國高能化學激光的研究領域,主持研製出我國第一臺氟化氫\氘化學激光器,整體性能指標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
  1983年,他與合作者開展脈衝氧碘化學激光器研究。1992年,研製出我國第一臺連續波氧碘化學激光器,整體性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為推動我國化學激光領域的快速發展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
  程開甲院士 96歲
  隱姓埋名的中國“核司令”
  程開甲是我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和中國核試驗科技體系的創建者之一、“兩彈一星”元勛,為我國核武器事業和國防高新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
  程開甲出生於1918年8月,江蘇吳江人。1960年,南京大學教授程開甲被調進我國核武器研製隊伍。自此,在學術研究上建樹頗豐的程開甲在學術界銷聲匿跡幾十年。
  1962年,程開甲成為我國核試驗技術總負責人,參與主持決策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兩彈結合等30多次核試驗。他參加制定了我國原子彈研製、試驗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綱領性文獻;他設計了第一顆原子彈百米高鐵塔爆炸方案。程開甲帶領團隊建立發展了我國核爆炸理論,領導並推進了我國核試驗體系的建立和科學發展,支持了我國核武器設計改進。
  參加核武器研試的20多年,程開甲隱姓埋名,沒發表過論文,但他在學術研究上始終創新不輟。留學英國愛丁堡大學時,他與導師玻恩共同提出超導的“雙帶模型”;回國後,他率先在國內開展系統的熱力學內耗理論研究,出版了我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教科書;離開戈壁後,他提出並建立了系統的“托馬斯—費米—狄拉克-程開甲”電子理論。
  亮點
  自然科學一等獎連空三年終有得主
  中國鐵基超導領域研究震動世界物理界,被指中國科學家離諾貝爾獎最近的地方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象徵國家基礎研究領域自主創新能力,連續三年空缺之後(自2000年以來,已空缺9年),終於等來了它的新主人。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憑藉“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摘下了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鐵基超導體的發現有何重大意義?中國人在此領域居於什麼樣的國際地位?超導怎樣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
  據團隊成員趙忠賢介紹,超導指當某種材料處於一定溫度等條件下,電流可以在其中無阻地流動。具備這種特性的材料叫超導體。物理學家麥克米蘭根據傳統理論計算推斷,超導體的轉變溫度不能超過40K,約-233℃。這個溫度被稱為麥克米蘭極限溫度。
  “此次獲獎項目首次突破麥克米蘭極限溫度,確定鐵基超導體為新一類高溫超導體;合成系列鐵基高溫超導體並確認為第二個高溫超導家族,創造並保持55K鐵基超導體臨界溫度的最高紀錄。”團隊成員陳仙輝說。
  中國科學家在鐵基超導領域的突破震動了世界物理界,入選《科學》雜誌“2008年度十大科學突破”、美國物理學會“2008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科學》還刊發了《新超導體將中國物理學家推到最前沿》的專題評述。
  超導是戰略性技術儲備之一,它已經並將繼續改變人類的生產生活。比如,高溫超導濾波器應用於手機,明顯改善了通信信號;使用超導磁體的磁共振成像儀器為醫生診斷病人病情提供準確依據;具備體積小、效率高、無污染等優點的世界上首個示範性超導變電站已在我國投入使用……
  “中國嫦娥三號探測器不久前成功登月,中國科學家未來完全有可能利用月夜低溫做超導實驗。事實上超導早已在衛星通信等航天領域得到應用。”趙忠賢說。
  國際上,先後有5次10人因為在超導領域的重大研究發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
  超導研究是否中國科學家離諾貝爾獎最近的地方?趙忠賢說:“科學研究是一個水到渠成、水漲船高的過程。你有一批人找對了方向,踏踏實實堅持不懈努力,總會獲得有益於人類的發現。”新華社
  歷年最高科技獎得主
  國家最高科技獎於2000年設立,至今已有24位著名科技專家先後獲獎(2004年空缺):
  袁隆平、吳文俊、黃昆、王選、劉東生、金怡濂、吳孟超、王永志、李振聲、葉篤正、閔恩澤、吳徵鎰、王忠誠、徐光憲、谷超豪、孫家棟、師昌緒、王振義、謝家麟、吳良鏞、鄭哲敏、王小謨、張存浩、程開甲。
  採寫:南都記者 靳穎姝 鄭煥堅 陽廣霞 陳竹沁 金可鏤 通訊員粵科宣 蔡珊珊 鄭宇雲(署名除外)  (原標題:張存浩程開甲獲國家最高科技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k24gkrzl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